宝宝颅骨结构发育

作者:

发布:2022-01-17 14:32:04

阅读:81

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,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,而颅骨的发育随着脑的发育而长大。宝宝头型的健康发育,取决于颅骨的健康发育,那么颅骨结构的发育情况是什么样的呢?美颅科技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。

囟门

宝宝的头顶部有一个柔软的、有时能看到跳动的地方,医学上称之为“囟门”。刚出生时,宝宝有两个囟门,一个叫前囟,顾名思义就是在头顶前部,由两侧顶骨前上角与额骨相接而成,成菱形,出生时斜径2.5mm,也就是相当于硬币大小。

还有一个叫后囟,由顶骨和枕骨交接而成,出生后接近闭合,指尖大小、呈三角形,自然是在头顶后部(枕骨上方)。前囟在宝宝15个月后开始闭合,后囟一般在宝宝出生后6-8周左右就可以闭合。囟门闭合时间是衡量宝宝颅骨发育的重要标准,太早和太晚都说明宝宝生长发育异常,家长需要格外注意。

颅缝

我们的颅盖是由颅骨、顶骨、枕骨、颞骨合围而成,各个骨之间存在骨缝,为头围生长提供条件,并随着生长发育而先后闭合。出生后,婴幼儿的颅缝是依次有顺序的闭合。正常情况下,宝宝颅缝闭合顺序是额缝、矢状缝、冠状缝、人字缝,婴儿头型异常除外产伤所致以后就需要注意颅缝早闭。

额缝在宝宝前额中部,是一道纵向缝,闭合后形成整体骨片,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闭合。

矢状缝在头部中间,是纵向缝,闭合时间比较晚,在出生后22个月左右闭合。

冠状缝在宝宝头部前方,是一道横向缝,以羊齿状与其他顶骨接合,在出生后24个月左右闭合。

人字缝在头部后侧,呈弧形,闭合时间相对较早,在出生后26个月左右闭合。

脑颅由8块骨片构成,围成大脑所在的颅腔。

其中具备形态与位置对称的有顶骨(parietal bone)和颞骨(temporal bone),在诊断上可以作为实际发育情况的指标,判断不对称问题的特性和程度

不成对的额骨(frontal bone)、蝶骨(sphenoid bone)、筛骨(ethmoid bone)、枕骨(occipital bone)则应当以个体中心线对比左右对称形态,并将中心线连接为中心面,确定头颅中轴面

颅盖(calvaria)是颅腔的顶部结构,由额骨、顶骨和枕骨构成。颅腔的底部结构由前方的额骨和筛骨,中部的蝶骨、后方的枕骨、两侧的颞骨构成。其中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,其余构成面颅

颅骨之间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形成的缝隙称为颅缝,脑颅的颅缝主要包括:额缝、冠状缝、矢状缝、人字缝。

囟门(fontanel)结构是颅骨未结合前的特有结构,囟门共有三个,其中蝶囟出生时已经闭合,未闭合的囟门按照位置分为前囟、后囟。

颅缝和囟门两者闭合程度也是头骨姿态调整的基本指标

参考文献:

1.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《斜头畸形婴儿的头型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》郑韵

2.中康协(2021) 3号《矫形头盔配置服务CAAP 2021-T-05》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&美颅科技

相关阅读